查看分类

印刷圈都这么卷了,为什么还有很多老板在大手笔投资入局?

2025-11-19

文章摘抄自微信公众号:印刷企业家(原创王三好)

前些天,看到了统计部门发布的广东省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简称“印刷业”)规模以上企业的最新运行数据。

1-9月,广东省印刷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收866.97亿元,同比下降8.7%;利润总额31.45亿元,同比下降30.8%。

相对于1-8月,营收降幅放大2.8个百分点,利润总额降幅收窄0.1个百分点。

与全国印刷业规模以上企业营收同比下降2.1%,利润总额同比增长7.9%相比,广东印刷业在1-9月面临的营收、盈利压力显然更大,还要大不少。

作为全国第一大省,广东印刷企业整体的管理、技术、运营水平和资金实力,在圈内依然具有明显优势。

1-9月,广东印刷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处境为什么会这么难?利润总额降幅为什么会这么大?

这其中,可能的原因有很多,有一点又尤其不容忽视。

那就是,像越来越多老板经常感叹的:这个市场是越来越卷,越来越难干了。

可要说印刷圈越来越难干了吧,三好同学又发现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在很多老板感叹市场内卷,生意难做的同时,还有不少老板在纷纷入局,有的还手笔颇大,一个项目投下去就是两三千万,四五千万,甚至巨资过亿。

这又是为什么呢?

陷入内卷的印刷圈

在三好同学看来,被很多老板时常挂在嘴边的“内卷”,说到底就是超出合理水平的过度竞争。

当然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常态,很难在合理与不合理之间划出清晰的界限。

如果非要为印刷圈已经陷入内卷状态,找出量化指标做支撑,大体可以有两个:一个是市场价格走势,一个是行业平均利润率。

这是因为:在相对宽松、良性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一个行业的市场价格一般会相对平稳,不会出现短期剧烈下降,行业平均利润率也会保持在相对合理的水平。

如果市场陷入内卷,企业感受到的最直接的压力通常就是拿单困难、价格走低、利润率下降。

近年来,印刷圈的价格走势怎么样呢?

根据三好同学的观察,虽然最近十几二十年老板们时不时就会抱怨几句价格战,印刷圈自2023年以来面临的价格压力比前些年确实更为真切,加大了不少。

在书刊印刷领域,老板们抱怨出版单位一刀砍下来就要求降价百分之十、二十、三十;在包装印刷领域,老板们抱怨有大客户一开口就压价一两成、三四成;在商务印刷领域,老板们感叹高速喷墨黑白印刷工价已经跌到两三分钱一张A4双面。

与老板们的感受基本一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印刷业出厂价格,在2023年同比下降0.6%,2024年同比下降1.3%,今年前9个月又同比下降了1.6%。

目前看来,连续三年下降已成定局。虽然经过行业拉平,降幅并不像有些老板感受到的那么剧烈。

 

印刷业出厂价格变化

在价格走低的同时,印刷圈的行业平均利润率明显下降。

以圈内年营收在2000万元及以上的规模以上企业为例,2019年时平均利润率为6.58%,到2024年已经降至5.12%,今年前9个月更是跌到了5%以下,只有4.93%。

再说一组数据,老板们的感受可能更直观:2024年,圈内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收6714.8亿元,比2019年的6649.4亿元高出65.4亿元,实现的利润总额却只有343.6亿元,比2019年的437.6亿元少了94.0亿元。

收的钱还多了一些,赚的钱却少了不少。这就是利润率变化,对老板们的影响。

 

印刷业规模以上企业利润率

印刷圈陷入内卷,不仅老板们觉得是一个问题,连行业协会也开始发声了。

近来,包括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北京印刷协会、华东六省一市二湖一广(广东)印刷协会、厦门市印刷行业协会等在内,各级印刷协会纷纷发布倡议书反对内卷,呼吁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共建良好行业生态。

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抵制恶性价格竞争,维护正常的市场价格秩序。

还有很多老板在大手笔投资入局

价格越来越低,利润越来越少,很多老板感觉已经被竞争压得透不过气来。

市场都卷成这样了,按说老板们是不是应该越来越谨慎,捂紧口袋不轻易投资入局了?

看上去有些令人不解:最近这几年投资入局干印刷的老板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了。

比如,根据行业主管部门发布的数据,到2024年我国印刷企业数量为10.9万家,同比增长2.3%,这是自2020年以来印刷企业数量连续第五年向上增长,创出了有统计以来的新高,比2019年的9.7万家增加了约1.2万家。

一边是,身在其中的很多老板觉得已经卷到近乎无利可图;一边是,还有很多新老板推门而入大胆入局。

是不是很像钱钟书所说的“围城”:城里的人想出来,城外的人想进去。

当然了,新入局的企业一般注册资本不是很多,起始规模不会很大。

不过,三好同学随手在网上扒了扒就发现:也有不少老板在大手笔投资入局或扩大再生产。

比如,位于宜春的江西雅华印务有限责任公司,计划上马“年产10亿支彩绘硬纸版包装盒建设项目”,投资额1.2亿元。

与雅华印务同处一地的宜春市财盛达包装有限公司,计划上马“年产600万平方米纸箱新建项目”,投资额3950万元。

位于嘉兴的浙江正伟印刷有限公司,计划上马“年产2.8亿张印刷品技改项目”,投资额1亿元。

位于新余的江西省德得印刷包装有限公司,计划上马“年产5000万个彩印纸箱包装项目”,投资额1亿元。

来自江苏的南通韬奋印刷有限公司胶印分公司、南通翰墨林印务有限公司,计划上马“书刊印刷项目”,投资额7000万元。

来自云南的昆明五彩印务有限公司,计划上马“彩色包装盒生产技术提升改造项目”,投资额5998.4万元。

位于江西赣州的信丰金航纸品包装材料有限公司,计划上马“新建智能化包装生产项目”,投资额5000万元。

同样来自赣州的江西印时力包装有限公司,计划上马“三维包装印刷生产项目”,投资额3500万元。

重庆天瀚包装制品有限公司计划上马“年产纸箱包装产品1500万件项目”,投资额4400万元。

位于衢州的浙江佳尔彩包装有限公司同时披露了两个建设项目:“年产10000吨塑料薄膜和18000吨塑料彩印包装材料生产线设备更新及智能化改造项目”、“年产3500吨塑料薄膜及5000吨塑料彩印包装材料智能化生产线技改项目”,投资额分别为4360万元、2350万元。

位于清远的广东天鑫源数码印刷有限公司,计划上马“年产300万本书,1亿个包装盒项目”,计划投资额3200万元。

三好同学所说的这些项目都在年内进行了环评信息公示或获得了环评批复,有的可能已经动工建设,每一个投资额都不算小。

如果把时间范围再扩大两三年,进行更细致、深入的搜索,相信像这样大手笔的项目还可以扒到不少。

是不是可以说:还有很多老板在大手笔投资入局?

问题是——

他们为什么敢于重金投入

前面提到的这些企业,都不是上市公司,筹措数以千万计乃至上亿元的资金,并不是那么容易。

在在很多老板感叹市场内卷、生意难做,甚至萌生退意时,这些企业为什么还敢于重金投入,大手笔入局?

首先,不排除一种可能:也许有些地区、有些细分市场的行情并没有一些老板所说的那么卷,或者说不同老板对市场竞争烈度的感受可能并不一致。

各位老板不妨想想:全国有30多个省区市,印刷又是一个包罗万象、产品众多、规模可观的大行业,当有些地区、有些细分市场已经感到卷无可卷的时候,是不是有些地区、有些细分市场感受到的压力可能相对小一些?

尤其是,对一些以大客户为中心的细分市场来说,只要能够获得潜在大客户相对靠谱的订单合作承诺,便会有老板挺身而出大胆投入。

其次,即使在那些内卷严重的地区和细分市场,不断加大的竞争压力也有可能迫使有些老板加大投入,而不是像逻辑推理的那样控制节奏、谨慎投资。

这其中的道理其实不难理解:越是内卷的市场,对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要求越高。

只要老板们没有下定决心激流勇退,还想在市场中立足,就不得不继续加大投入更新技术设备,以获得效率、成本优势,最起码不能被竞争对手落下太多。

否则,就不是退出与否的问题,而很可能会被市场无情淘汰。

这就是三好同学不止一次提到过的一个现象:最近这些年,行业客观需要去产能,但老板们实际还在增产能。

同时,行业加速内卷还会推动部分企业从相对高成本区域,迁往相对低成本区域,这同样可能激励部分老板加大投入。

道理同样很简单:搬了新家,地方可能还更大更宽敞,多少总得添补点新设备。

前几年,部分北京印刷企业受各种因素影响纷纷迁往天津、河北,便带动起一小波设备投资潮。

当然了,印刷市场这么大,天下的老板这么多,在市场如此内卷的情况下,还有人在大手笔投资入局,出发点可能千差万别,不一定能为三好同学所理解和猜测到。

无论如何,有一点是确定的:那些敢于重资入局或在印刷市场继续加大投入的老板,应该都看到了相对清晰、明确的盈利机会。

因为没有人愿意拿自己的钱打水漂,对不对?

就到这里。最后,还是祝老板们好运吧。